欢迎你访问人民经济观察网
首页 > 保险

保险业这届开门红“最难”:保费微增2.29%、预计利润下滑14.44%

2020-05-04 11:33:34 来源: 责任编辑:

  保费同比增长2.29%、保险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5.62%、预计利润同比下降14.44%……或许这是近些年来,快速增长的保险行业最不乐观的一季度成绩单。

  与其他行业以及GDP一季度同比下滑6.8%相比,这些数字显得并不是那么悲观。但当新冠肺炎疫情遇上行业赖以冲业绩的开门红,黑天鹅撞的这一下,难言不痛。“国内复工复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保险业发展也不例外,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业务发展承受巨大的压力。”4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如是谈到保险行业的现状。

  据黄洪介绍,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是1.67万亿,同比仅增长了2.3%,增幅同比下降了13.6个百分点。而这,只是保险行业一季度经营状况的一部分。

  经济观察报记者独家获得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保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1002.13亿元,同比减少169.19亿元,降幅14.44%;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197.26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1.16%。

  行业利润之下滑或许在几大上市险企的一季报中可以看出端倪:近日,中国人寿(28.540, -0.21, -0.73%)和中国平安(74.460, 0.46, 0.62%)发布了增速下滑明显的一季报:中国人寿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34.4%,增长稳健的中国平安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42.7%。

  但黑天鹅的翅膀下,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停滞不前,例如,另外两家披露了一季报成绩单的中国太保(30.770, 0.02, 0.07%)和新华人寿就出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53.09%和37.7%的逆势增长。

  正如黄洪所说,疫情导致生产生活骤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险经营活动受到了制约,保险业务增长承压。把注意力放到负债端,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变数面前,各家公司保费增长呈现了分化态势:以3月份数据为例,50余家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在第一季度呈现正增长,31家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出现下滑。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正负增长情况则呈现五五开状态,7家公司保费收入同比下滑超五成。

  行业:健康险独秀 股票占比微降

  据上述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6695.36亿元,同比增加373.16亿元,增长2.29%,增幅同比下降13.60个百分点;其中,产险业务2961.72亿元,同比增长0.30%;寿险业务收入10797.93亿元,同比下降0.60%;意外险业务294.95亿元,同比下降11.80%。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主动地关注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全民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在此期间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也正因此,健康险业务的增长成了诸多保险品种中最为亮眼的一个:一季度,健康险业务收入2640.76亿元,增加了469.07亿元,同比增长21.60%。

  每年的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开门红期间,为了实现当年的保费计划,不少公司会在开门红期间推出高现金价值产品,但疫情似乎打乱了不少公司的开门红计划。数据显示,一季度人身险公司未计入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2760.56亿元,同比下降39.28%。

  疫情期间,生产生活受到限制,也使得保险行业的赔付有所减少。一季度,行业赔付支出累计3031.24亿元,同比下降8.65%。其中,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261.07亿元,同比下降11.67%;寿险业务给付金额1164.53亿元,同比下降11.42%;意外险业务赔款支出64.35亿元,同比下降10.76%。逆势增长的健康险的赔付呈现上升状态:健康险业务赔款与给付支出541.29亿元,增加37.28亿元,增长7.40%。

  开门红无法线下展业,寿险各销售渠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人身险各渠道销售中,银邮代理、个人代理、公司直销、专业代理保费占比分别为33.35%、57.43%、6.79%以及1.01%。值得注意的是,各渠道增长上看,银邮代理业务同比下降3.01%;个人代理业务同比增长4.13%,值得注意的是,专业代理机构出现了同比41.21%的增长。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得益于诸多线上平台业务的增长。

  在一季度的费用支出上,保险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共计1634.16亿元,同比减少109.28亿元,同比下降6.27%。

  资金运用方面,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94255.19亿元,较年初增长4.85%,资金运用收益2197.26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1.16%。在保险资金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28621.35亿元,占比较年初增长了1.12个百分点。市场较为关注的证券投资基金9457.21亿元,占比4.87%;债券66764.52亿元,占比34.37%;股票15439.29亿元,占比7.95%,占比较年初下滑0.12个百分点。

  个体:业务、利润分化加剧

  截至目前,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有四家上市险企发布了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中数字背后,是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真实写照。

  利润方面,由于2019年开门红期间未受影响,各公司基数较高,加之股市一季度表现疲软,以及折现率下降导致准备金曾提,保险公司不但今年一季度新单增长大幅下滑,利润增长也存在压力。按季报成绩单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44.950, 0.04, 0.09%)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同比下滑42.7%、同比下滑34.4%以及同比增长53.1%、同比增长37.7%。

  保费端受疫情影响,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新单保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中国人寿由于提前开始了开门红则实现了同比16.5%的增长,新华保险则在银保渠道趸交业务大幅发力的带动下实现了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693.9%的增长。

  负债端的分化,亦是保险行业的真实写照。

  进入3月份后,随着复产复工的逐渐深入,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也开始呈现回暖态势,3月当月,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4927.56亿元,同比增加243.69亿元,增长5.20%,增幅超过一季度整体速度。而在往年,3月份也是不少公司开门红的收官阶段,但疫情影响下,2020年似乎刚刚开始。也就是在这个月里,面对机遇和压力,不同公司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增长。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3月份,众惠相互、泰康在线、安心财险的保费收入增幅在100%以上,众惠相互受益于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增长保费同比增幅高达422.71%。信利保险、阳光信用、易安财险、融盛财险、中石油专属保险等公司3月保费同比下滑严重,下滑幅度超过5成。

  不少财险公司抓住了健康险增长的机会,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47家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出现正增长,16家公司保费增长幅度超过100%,泰康在线、众惠相互、英大财险、安心财险、太平保险等公司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增幅甚至超过2倍。

  寿险公司来看,3月份,国寿股份、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人寿、前海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人保寿险、华夏人寿、中邮人寿位列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把交椅,其中中邮人寿、新华人寿、国寿股份、前海人寿、泰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呈现正增长,受益于团队业务增长,中邮人寿增幅高达62.03%。而在2月份,百年人寿、建信人寿保费收入均在中邮人寿之前,位列第十位和第十一位。

  保费增长方面,55家公司3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呈现正增长,三峡人寿、国富人寿、大家人寿在去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实现了200倍以上增幅。此外,北京人寿、昆仑健康、瑞华人手、和泰人寿等15家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幅翻倍。弘康人寿、工银安盛、华夏人寿、珠江人寿、复星保德信、中融人寿、君康人寿、天安人寿等公司保费收入降幅居前。

  在几家上市险企发布一季报后,不少券商分析师给出了积极的评级。随着疫情影响对生产生活的逐渐淡化,保险行业会在二季度迎来大反弹吗?

  信达证券研报中称,二季度疫情消退后线下展业恢复、增员力度加大、保障需求提升以及重疾炒停可能带来负债端回暖趋势。基于这个逻辑,4月份起,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将出现改善。

  疫情过后,当社会风险意识、群众保险意识得到提高,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后,春末夏初,保险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回暖,本报将持续保持关注。

[责任编辑:]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人民经济观察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