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存款“下手”了?存款方式违规,令储户“受伤”
中国一直是一个储蓄大国,中国人喜欢存钱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为自己的老年生活打好基础,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位于世界前列。虽然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消费观点已经开始转变,提前消费也越来越流行,对比十年前,中国的储蓄率也已经下降了,但依旧是全球国家中的高储蓄国家。
央行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想要更多的储蓄的居民超过一半,可见大部分人对存钱还是很有热情的。如果储户不急着用钱,为了获得更高的存款利率,可能会选择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缺点是流动性差,储户会考虑遇到急事怎么办。一些银行就退推出了一些同时满足高利率和灵活性但风险更大的存款方式,为了维护市场秩序,最近央行对这种相对高利率的存款方式进行整改。
存款方式违规
为了吸引担心大额存单流动性差的储户,银行推出了两款能吸引更多储户的存款方式。一种就是靠档计息,这种方式是让储户购买银行的定期理财或者存款产品,如果提前支取,会用最近一档的利率进行利息计算,剩余部分再按照活期来计算。
另一种是结构性存款,它本身其实是一种理财产品,它与活期存款有很多区别,这种存款方式在获得高收益的同时,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这些存款方式看似没有问题,但其实已经违反了市场规则。央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整改靠档计息存款和结构性存款,这两种存款方式都违反相关储蓄条例,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秩序。
低利率趋势
本次央行的目标主要是一些高息存款,一些民营银行为了追求高利率采用不当的做法,是严重违规的。
这次调整会打击不合规的高利率存款方式,社会正在逐渐向低利率发展,通过存款获得高收益的路会越来越窄。
不仅是央行,银保监会也表明要对居民储蓄"下手了"。年初,银保会在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民生项目,包括养老保险业务和健康业务等,努力将居民的储蓄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央行对高利率存款的态度表明,目前,储蓄可以为市场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国家更希望通过储蓄刺激消费,缓解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
整改一是对市场规则和竞争环境的维护,二是通过调整拉动内需,引导储户更好地花钱。央行和银保监的整改,让储户远离违规,不必承担无需承担的风险,不再“受伤”,部分储户担心整改后收益会减少。
[责任编辑:]
- 2024-04-09邮储银行黄山市分行:“邮担快贷”助力生猪产业发展
- 2024-04-08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 2024-04-07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 “四量并进”全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 2024-04-03裕安区:搭建银企平台 助力民企发展
- 2024-04-02泗县:“贷”动产业发展 “犇”向乡村振兴
- 2024-04-01金融创新撬动大黄山集聚要素资源
- 2024-03-29涡阳县公吉寺镇:“金农助保贷”为养老护航
- 2024-03-28邮储银行六安市分行针对“一老一少”重点人群开展“存款保险 保护您珍贵的存款”宣传
- 2024-03-27邮储银行六安市苏埠支行成功拦截一起“碳中和”投资诈骗
- 2024-03-26邮储银行休宁县支行:开展“邮爱公益日”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