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信托10亿美元总资产门槛
4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就《中国银保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计7章77条,修订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进一步规范明确信托公司行政许可准入标准,强化与其他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等有效衔接。
二是落实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信托公司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
三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许可流程程序,简化申请材料。
四是强化监管导向,匹配行业发展实际,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本源业务,引导信托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托业转型发展。
其中,“取消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信托公司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一条备受关注。
早在2007年,原银监会就放开了境外机构持有国内信托公司股权的限制,并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十条中明确,单个境外机构向信托公司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且其本身及关联方投资入股的信托公司不得超过两家。
彼时,虽然仅开放了部分股权,但依旧吸引了不少境外机构入股国内信托公司。
2007年北京信托进行战略重组并引进威益投资作为单一外资股东,持股19.99%,成为国内首家引进外资投资者的信托公司。
不过,自2015年开始,部分外资股东开始从信托公司撤资或减持。截至2018年3月,具有外资背景的信托公司仅8家,且机构持股比例出现缩水。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夏雨看来,从过去外资股东参股信托公司的案例来看,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由于20%持股比例限制、对国内市场环境不熟悉、国内信托公司业务以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业务为主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资股东绝大多数扮演的是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无法起到战略投资者的作用。
“但是,在新的监管环境和发展背景下,信托业面临业务转型的压力。新环境对以融资类和事务管理类业务为主的信托,在主动管理及投资能力方面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夏雨进一步指出,而这恰好是境外投行类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其在证券、债券、金融衍生品等标准化产品领域的投资实力较强,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也是境内机构暂时有所欠缺的板块。
有分析认为,一方面,信托业引入境外金融机构资本和技术有助于弥补自身短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外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
[责任编辑:]
- 2024-04-09大业信托“踩雷”融创7亿元项目再推优化方案,新增两种补救措施
- 2024-04-08底层资产不翼而飞,合作方涉非吸被立案!信托不良业务风险几何?
- 2024-04-07逾三十家信托去年以来被罚合计超四千五百万元
- 2024-04-03沪深股通|建元信托4月2日获外资卖出27.09万股
- 2024-04-02四川信托,破产获批!8055人,已签合同
- 2024-04-01一边是信托业纷纷入局 一边是管理人频频注销 私募业新陈代谢持续提速
- 2024-03-29150亿!华润信托深重投联手出资 双方合作基金总额已近1000亿
- 2024-03-28信托新“三分类”落地一周年 行业迎来这些新变化!
- 2024-03-27为美好生活贡献力量,外贸信托“3·15”消保宣传活动圆满举行
- 2024-03-26信托产品违约后,投资者如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