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人民经济观察网
首页 > 股市

中国股市:震荡上行反弹!上证指数时隔十五年将再次突破6000点

2022-11-07 11:03:46 来源:小西财经 责任编辑:

  震荡上行反弹!上证指数时隔十五年想要再次突破6000点,这三个问题必须解决

  第一个问题,重融资的功能定位。

  自2000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四轮大熊市,熊市调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时间。

  然而,面对A股的多空行情,导致股市长期下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股市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多年来,再融资已成为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从原来的国企扶贫,到最近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股市再融资的需求实际上不断加强。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

  融资本身是一项重要功能,注册制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必要方向。然而,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

  缺乏足够的配套支持,在优胜劣汰的成熟功能缺失、上市率和退市率长期发展不平衡、缺乏加快证券法修订完善措施的背景下,

  实际上,改变注册制度的实施方式很容易。

  幸运的是,目前只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而不是在整个A股市场推行注册制,这也是一种探索和实验。

  

 

  然而,注册制模式的开放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否则,我们仍然需要防范水土不服的风险,变相增加市场融资压力。

  显然,后续注册制的实施过程将直接影响A股市场的定位功能,对A股市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股市长期变相造富少数群体。

  在长期的再融资市场环境中,大量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进入资本市场,

  有的进入主板市场,有的已经进入创业板市场,有的已进入新三板市场。

  其中,多年来,创造财富最有效的方式是主板和中小创业板的持续财富创造。

  事实上,多年来,A股市场也通过减持升级版新规等配套措施缓解了限售股解禁风险,尤其是集中解禁风险。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股东仍然可以通过花式减持、组合减持甚至股权质押强制清算等方式,变相实现减持目的。

  本来,市场进入熊市环境后,大股东的减持意愿应该不高,大家都希望利润最大化。

  但是,为什么多年来一直有减持限制性股票的需求?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来自IPO的无敌神话,

  

 

  超额溢价业绩显著增加了大股东和相关受益人的持股利润,而面对超过100倍的估值水平,减持需求也将一下子释放;

  另一个原因是大股东的持股成本极低。面对上市后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暴利,即使二级市场价格暴跌50%以上,

  大股东或原始股东都有巨大的利润,巨大的财富创造效应也让大量企业加快了发行上市的步伐。

  从鼓励企业上市的初衷来看,为了做大做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但事实上,资本的逐利性被忽视了。当资本市场形成巨大的财富创造效应时,

  上市后,大股东往往会考虑减持和套利,而不是做生意。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土壤的问题。

  如果不从暴利部门征收巨额税收,不从减持新规中细化规则,

  仍然很难改变股市中少数群体长期变相致富的现象。限售股的巨大压力是当前市场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第三个问题,政策环境未能够有一个明确性的方向指引。

  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性市场,a股市场的走势乃至市场的资本环境都容易受到政策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现实中,当股市的政策环境明显回暖,监管环境略有放松时,市场资金很快就会再次活跃起来,产生盈利效应。

  然而,当市场的盈利效应略有修复时,很容易遭遇政策环境收紧的影响。

  对于高度敏感的基金,在经历了几轮政策环境的变化后,他们变得谨慎和谨慎。

  然而,股市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明确的方向,因此场外基金往往不敢轻举妄动,保持谨慎和谨慎的态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为各种失败做好准备。中国有一句话,我们应该争取最好,考虑最坏。我最好没有钱为破产做准备,尽管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但我还是毅然走上了这条路。我非常自信,有强烈的事业感和责任感、想法和方法、决心和动力,最终实现了我的梦想。

  然而,我也可以写一些关于我的失败、孤独、内心痛苦和压力的文章。然而,积极思考更有价值。

  

 

  没有这些失败、苦难和磨难,就没有我。成功来得太早,幸福来得太快,可能不是一件好事。艰难困苦才能进步。

  没有确定性,只有胜算。

  交易没有确定性。追求确定性是一个大错,它不可避免地会给你带来可怕的后果,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当然,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高水平交易员可以达到非常接近确定性的水平。射击次数不多,但准确度很高。但这并不确定。

  交易的本质是评估赔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赔率高的交易者,你应该放弃大多数赔率低的交易机会,专注于少数赔率最高的交易机会。这种状态接近确定。

  本文章基于数据以及逻辑分析,不构成买卖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axlt6@qq.com

人民经济观察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