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社融”再现江湖 会成为楼市、股市的强心剂吗?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今年一季度社融数据不仅超预期,而且“出奇”得高。
先看单月数据:
3月金融数据远超市场预期,新增社融5.16万亿,创历史单月最高;3月新增信贷2.85万亿,为历史3月最高值;社融存量增速11.5%,为2018年8月以来最高增速;M2同比10.1%,为2017年3月以来最高增速;M1同比5%,为2018年8月以来最高增速。
再看一季度数据: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一季度也创下了“天量社融”,2019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9万亿元,同比多增1.44万亿元。
【不过,两次天量出现在不同的历史节点,背后的逻辑也有所不同。】
去年一季度的社融数据显示信贷结构好转,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意味着从中美贸易争端的低潮中回暖,市场大呼“至暗时刻”已过。
而今年由于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影响,居民宅家,企业资金链紧张四处跪求融资。一季度人民币信贷同比增加主要是受对公贷款大增的影响,但在住户部门贷款方面,则出现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为1.2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000亿元,以消费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出现净减少;对企事业单位贷款(主要为实体经济部门)则比去年同期多增1.56万亿元。
央妈在一季度也大显慷慨。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疫情以来,央行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是7.1万亿元,并从量、价、结构三个方面,体现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
此外,3月广义货币M2增长10.1%,狭义货币M1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均超市场预期。
让我们来看看去年一季度高于市场预期的M1、M2是什么样的水平:3月M2同比增长8.6%,3月M1为4.6%。两项数据一对比,发现今年的M1、M2显著高于去年。
央妈打开水龙头?
央行的态度总结起来是:不是大水漫灌,是合理充裕,跟美联储3月疯狂降息直升机撒钱相比,中国央行已经很慎重和保守了。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M2增速上升比较多,说明货币政策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季度是经济增长受疫情影响的承压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同期,在政策的引导下,银行信贷投放较多,推动M2增速大幅回升,全社会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
对投资者而言,最关注的是货币“蓄水池”的问题,尤其是流动性会否流入股市和楼市?
中国财富5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邓海清指出,从理论上讲,水龙头开闸,只会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情况是,资金进入实体,那么就是经济V型反弹,即2009年的经济回升可期,这是较好的结果,但同时需要警惕2010-2011年的实体经济通胀、滞胀。
第二种情况是,资金大部分进入不了实体,资金在金融市场、银行间市场、房地产市场空转,结果是金融机构借廉价资金抢资产导致“资产荒”,资产价格泡沫、房地产泡沫风险再现,债务杠杆率不断飙升。
目前银行间市场已经发生了资金价格屡创新低的现象:在今年3月,具有标志性意义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多数时期都在2%以下,最低仅有1.5%左右;DR001也跌破1%,最低仅有0.7%左右,市场也担心是否会导致流动性淤积的问题,步入“流动性陷阱”。
首先来看楼市。
近期深圳高价楼盘被抢购的新闻频上热搜,配合着“松绑房地产刺激经济”的呼声,严控房价的政策似乎有边际放松迹象。并且,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恢复,略高于历史3月均值,表明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
但说实话,各国都在刺激经济,却极少有以房地产作为抓手的。虽然土地财政创收的诱惑还在,但监管部门仍坚持强调绝不饮鸩止渴。比如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4月10日喊话:
近年来,央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抑制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行业,2019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同比低5.2个百分点,比2016年最高点的降幅超10个百分点,2019年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所有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进一步降到34%(2016年为44.8%),房地产贷款占比稳步下降的同时,小微、制造业新增贷款占比上升。
邹澜强调,央行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从土地拍卖到地产销售的周期较长,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政策变化对未来市场做出判断,决定自身的投资销售行为。“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对经济伤害更大,下一步央行还会按照“三稳”目标做好房地产金融政策。
再看股市。
对于股市来说,社融和信贷超预期,说明复产复工与消费正在逐渐好转。从本周股市的表现也可以看出,经历了2月和3月的反复,上证指数逐步走到2800点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历史规律,每一轮M1与上证综合指数的拐点几乎一致。此外,M1同比的变化对周期股的拐点位置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鉴于 M1对企业资金活跃度和库存周期的强指征性,可以通过M1进一步追踪资本市场对企业活力的定价。
不过M1的提升是否意味着大行情将至,这次也要打个问号:
虽然国内疫情好转,但是也要提防境外输入,防控依旧严密,出现探底之后的报复性反弹还需时间,甚至这样的报复性反弹可能期待不来。
另外,全球供应链在疫情中大受挫伤,即便整个市场股息率较高、估值低,但风险暴露是滞后的。市场交易性太强、波动性大、透明度低,与其说在投资,更多的是在交易,长期投资还是得关注一些基本面扎实、抗衰退性强、市场份额高、成长潜力大、有能力转危为机的企业。
[责任编辑:]
- 2024-04-09沪深股市创清明后开市首日最大跌幅
- 2024-04-08海通策略:中期维度看 白马板块或渐成股市主线
- 2024-04-07科技股遭抛售,亚洲股市创四周来最大跌幅
- 2024-04-03外资流入A股持续性可期,当前中证A50配置性价比较高|《钛牛了,股市!》
- 2024-04-02「环球财经」市场消化宏观数据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日涨跌不一
- 2024-04-01超过1.33万只私募股票策略产品近一月收益均值为2.17% 量化多头策略表现最好 均值为3.4
- 2024-03-29“放水”传言袭扰,股市信了,债市未信,“央行下场直接购债”存疑
- 2024-03-28欧洲三大股指27日全线上涨 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上涨0.5%
- 2024-03-27中信证券预测:股市有望迎来红利+新质生产力双重驱动春季行情
- 2024-03-26股市回暖业绩破冰 个人养老金基金升温